沉重的死亡——心理沙盘死亡意像戏说
一、这些死亡,看似与心理沙盘无关
死亡是不可避免的,只是有的人早走,有的人走的晚。这些道理在心理沙盘中也能有所涉及。朋友圈中李子勋、李咏以及金庸去世的追忆,好像大家跟他们都很熟一样。
所谓的微信朋友圈,一样也是群体心理的展示台,乌合之众,避免不了从众与暗示。学过心理学的来个对李子勋先生的追忆及感慨,以此来标榜所从事的心理学是多么与众不同。我不觉得卖心理沙盘的,发相关的文章言论,对所销售的心理沙盘有多大影响,虽然我跟李子勋老师见过面。对心理沙盘销售无益,还是写篇心理沙盘文章来纪念。
其他两位不属于心理圈内的,对心理沙盘销售一样也没推动,也不做评论了。但是我对金庸先生的某些作品还是很神往的,他作为童话大师,带给60、70、80年代的人很多可以追忆的东西。分析金庸先生的作品,应该将其所有作品看成内在联系的梦,其中的原型分析才能有意义。无论如何,金庸编织的梦给多数人带来白日梦的素材,当然也有性幻想的场景在里面。许多人的性启蒙,也有其作品的影响。可悲的是,心理沙盘中金庸小说人物的心理沙具不是很多,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。这说明一种现象,虽然金庸作品影响甚广,但是还没有上升到文化意识的一种潮流,最少没成为一种普遍被接受的原型。
![心理沙盘](http://www.xinlisp.cn/uploads/180419/1-1P419133644463.jpg)
![心理沙盘](http://www.xinlisp.cn/uploads/180419/1-1P419133644463.jpg)
因为一旦成为我们文化意识原型的东西,心理沙盘一般就会将其纳入在分析范围,比如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、水浒传中的兵器等。
也许心理沙盘对文化的敏感性没有这么与时俱进,希望经年之后,金庸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可以充斥在心理沙盘沙具中。
废话啰嗦这么多,上面看似与心理沙盘没关系,最起码对我销售心理沙盘没有多大效果,表面看确实如此,背后有没有不知道。你如果看了在笑,别忘了买我的心理沙盘,买心理沙盘的时候别说看了这篇文章,因为我会在心理沙盘上加钱收取版权的(玩笑话)。
二、心理沙盘中有哪些死亡意像
意像在心理沙盘中,都是跟原型相关联的。
对心理沙盘来说,死亡意像主要围绕有这么几种心理沙盘沙具而来:老人、病人、鬼怪、流血、坟地、死亡。当然植物心理沙具中的枯枝与无叶树、枯根也是死亡意像的代表。至于动物心理沙具中的代表就是凶猛攻击性的,以及乌鸦、蝙蝠等带有阴暗意像的心理沙具,都可以归为死亡意像。
对于死亡,可能不容易通过心理沙具找到直接的代表物,但是可以通过不同的心理沙具来组成死亡的场景,这样死亡意像也就有眉目了。另外在沙盘游戏者进行场景解释的时候,一些表面上不具有死亡气息的心理沙具,可能也会投射出内心的死亡/破坏性意像。
当然,具体来说,老人也不是完全代表了死亡意像,只能说有死亡意像的因素,因为老人本身就有智慧老人的原型,那代表的是睿智与丰富的经验。举例说,老人形象在比较暧昧的两性心理沙盘场景中,可能更多地有短暂易逝、缺乏活力以及没有生命力,甚至性无能也有可能。
至于其他心理沙盘场景中的心理沙具具有的死亡意像,也是如此进行具体分析的。
回到上面第一个问题,死亡不可避免。已逝者,去往永生世界,也算一种现世的解脱。正如心理沙盘游戏,一场结束,再来一场,只不过这一场跟以前不大相同,即便是没有换心理沙盘咨询师,总会同中有异、异中有同。活着的人将其看成一场沙盘游戏的重新布阵吧,生活需要不断的重新来过,人生也是如此,当然心理沙盘也是一样,不换心理沙盘咨询师也要换心理沙盘沙具啊。
到最后,还是少不了沿街吆喝:谁要心理沙盘?心理沙盘来喽……当然这个街道是网络上的街道。耐心看完此文者一定需要心理沙盘,否则你不知道如何体验死亡,也就无法珍惜现世:心理沙盘来一盘?合君阿里店铺采购心理沙盘!